当前位置:首页 > 关于学会 >学会简介

成都高新医学会简介


成都高新医学会(以下简称 “学会”),作为2016年3月获批成立的5A级医学科技社团,肩负着助力国家级自主创新产业功能区“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”的重大使命。自成立以来,学会始终秉持“强基层、促转化”的工作理念,践行“立足高新、服务川渝、辐射全国、放眼国际”的工作方针,积极倡导“博学而后成医,厚德而后为医,谨慎而后行医”的职业准则,全力搭建“开放、合作和严谨的医学创新与专科协同发展”平台,矢志在“十六五”末建设成为区域领先、国际一流的医学成果转化项目及创业团队的孵化器与加速器。

在党建引领方面,学会以“党建强会”为核心,精心塑造“医路科创先锋”特色党建品牌,实现了二级学术分支机构功能型党组织全覆盖。通过区域行业共建天使新苑党群服务分中心,打造出集资源整合、服务共享、协同创新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党建服务区域中心枢纽。同时,运营“医路初心驿站”党建公众号,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党建工作载体,推动形成“行业统筹、资源共享、互促共进”的党建工作新格局,为学会的发展筑牢思想根基。

学会拥有专业的组织架构,下设105个学术分支机构,汇聚263家单位会员,专科高级会员达13000名。受政府委托,学会依托省市医疗专家组建30余个医疗质控分中心,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开展全面、专业的质控管理,有效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质量。学会秘书处设有9个职能部门,配备70余名专职学术科技服务工作人员,他们凭借专业的素养和高效的服务,为学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学会在学术与产业服务领域,每年开展100余场各类医学学术会议,为医学领域的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搭建平台;举办500余场产业服务活动,助力产业发展;组织200余场适宜技术推广及有组织的继教实践活动,并开设200余场网上微信课堂,线上线下有效学习量近 100万人次,推动医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应用。此外,学会每年整合科技社团及专家资源,开展170余场科普活动,线上线下直接服务达3000 余万人次,提升了公众的健康素养。

学会的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医学科技与服务创新。近三年,辅助会员单位成功立项市级医学科研课题50余项、获批市级医学重点专科4项,开展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。学会联合多家医学院校,建立区域GCP联盟、区域医学伦理委员会、大学创新创业咨询中心,完善医工融合生态体系。每年组织20余场线上路演、40余次线下路演及规模型沙龙、合作交流活动,召开200余场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与医工融合相关会议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同时,建立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和体验平台,为科研项目实体化运行提供招才引智、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落地服务,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。

学会临床转化部打造的一站式“药品、医疗器械和大健康产品筛选、评价及产业化开发体系”,构建起完整的“产品上市后临床科研课题”CRO 服务平台。该平台由5名博士领衔,带领20余名专业科研团队,团队成员平均专业经验超15年,专业性强、实践经验丰富。目前,已成功完成超30个服务项目,其中一类新药项目超5个,在服目产业估值达30-50亿,服务成效显著。平台能力覆盖项目筛选、技术开发、中试放大、注册申报和质量管理等孵化全流程,还具备医药科研逆向辅导能力,协助科研团队提升立项视角,精准优选高价值医药项目。此外,平台为投资人、产业园、大专院校、医院,医药研发创业者以及其他有产业意向的进入者,提供全程保姆式的立项评估、项目优选、项目管理和产品孵化服务,助力优秀医药成果快速落地产业化,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。

展望未来,学会将遵循“1 + 1 + 5 + N”的发展思路,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机制,拓展服务方式途径。践行《岷山薪火计划》,以“白泽问道,薪为乾行”为文化主线,凭借“鲲鹏展翅”的宏大格局和“精卫衔石”的坚韧精神,全力打造一站式医学创新转化综合服务平台,持续强化医工融合综合服务能力,助力卫健行业和健康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,为人类健康事业书写“岷山薪火”新篇章。






联系电话:

会员与组织管理/党政办: 028-62696995

学术交流/会务服务/科普健康教育: 028-87050238

医疗质控/继续教育/定期考核: 028-86677545

事业发展: 028-86928829

  财务部:028-63858080


联系地址:成都高新区新义西街65号

邮箱地址: gxyxhhw@163.com

微信公众号:成都高新医学会
成都高新医学会qq群:1545546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