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任涛是一位诗人,在病房工作之余,把自己的感悟写成诗歌。其中的医患互动充满温情,医护人员的阳光心态和积极能量令人动容。
物以群分,人以类聚。一群人逐渐聚集在任涛周围,有写《梅姐姐夜记》的西藏成办医院医生梅朝蓉,有经常画螃蟹的363医院放疗医生李崇国,在任涛科室里,他的“粉丝”众多,最突出的是经常做科普的“成橙医生”刘朝敏,这一群人,宣传、践行着四川肿瘤界的人文精神。
写本书吧,任涛下定决心,我申请了《叙事医学》和《肿瘤靶向》的写作,书是给病友看的,我打算尽量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完成,叙事医学的第一个故事是讲述引导我进入肿瘤专业的一本书《癌痛与我》,这是患肠癌的翁广安医生写的。原来医生也要患癌,医生自己也无能无力,医生的心态和感悟到底是怎样的?
第二个故事是兰德教授的《最后一课》。美国教授离职前的最后一课。可以不讲专业课而讲人生感悟,要离职了,其言也善,兰德教授讲自己的胰腺癌,指着CT上的病灶给学生看,讲自已的理想和爱好,顿时刷屏了,这个录像在全球播放了二千万次,影响巨大。而靶向治疗,我从关于格列卫的研发记录《神奇的抗癌药丸》一书的读后感谈起,再结合宁浩的电影和我申请GCP的经历,认真通读了这本厚厚的书,写出了读后感交给评审专家,每一次的培训实际操作不多,而书中内容丰富,一位参加了II期临床试验的病人又参与了同一种药的III期试验,这怎么能行呢?
专家给了我解答,经过几个“洗脱期”之后药物代谢没有了,可以再次入组验证药物疗效,于是我建议新申请GCP资质的单位都读读这本书,我的写作都是一个个可读性强的故事。
华西孙愚老师在化疗呕吐那一章,收录了我原创的止吐拍手歌,“你拍一,我拍一,顺铂致吐是第一”,朗朗上口,传递知识,只是第十句,“你拍十,我拍十,反应停了才踏实”。孙老师解释的是字面意思,反应停代表恶心呕吐停止,没有恶心呕吐,医护人员、患者和家属才踏实。其实,还有一个字面之外的意思,反应停的另一个名称是沙利度胺,沙利度胺也是指南推荐的化疗止吐药,与吡坦类机理相似,服用5天包括呕吐的延迟期,不但疗效好,价格也亲民。
任涛教授《共生:与肿瘤相伴》的名誉主编是我尊敬的侯梅教授,侯梅教授说,医术为本,人文为魂。人文是每一个医者的灵魂,侯老师在开篇引用了她的导师邓长安教授的一句话,“你选择了做临床医生,所谓临床,就是一定要走到病人的床旁,做聆听者,了解病人的所难、所需、所期,施予每一个病人最合适的治疗策略和方案,你才可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”。我想,邓长安教授是侯梅老师的导师,而侯梅老师在编辑书本方面,几乎是所有四川编者的老师。这是侯老师借邓老师的话送给我们所有医者的,我们坚持着自己的医学人文,并且体现在临床和教学中,让病人真切感受到人文精神体现出的医学修养,并且在教学中一级一级传递下去。
肿瘤是我们自己身体内细胞的变异,共生不代表妥协,但是肿瘤不期而遇。如何心平气和地接受,与家人座谈,与医务人员沟通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,这样才能取得大家都满意的疗效,在诊疗过程中,回归家庭、回归社会,这才是编辑这本书的目的。